[下雨]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,如今不论是顶尖的985、211,还是普通本科,学费几乎全线涨价,民办院校涨得更是离谱,像是坐火箭一样往上飙,还有很多学校开设了高收费的中外合作专业,价格更是普通专业的好几倍。
这就导致了一个现象,很多家庭的考生明明考上了好的学校,但是却开心不起来,甚至全家为此焦虑,核心的点就是学费的全线上涨,高校学费的“万元时代”可能真的要来临了。
为啥学费越来越高?对考上大学的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?
考得上却读不起
每年高考结束,最开心的应该是那些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孩子,可现在通知书送到家里,有的孩子笑了,更多的家长却更焦虑了,因为一看到学费,就变得异常惆怅, 比如今年有个考生,考上了他心心念念的211大学某个工科专业。
展开剩余89%他原本去年就能读大学了,但为了换个更喜欢的专业,复读了一年,结果今年是考上了没错,学费却从原来的5500元飙到了7700元,一下涨了40%,他家是农村的, 父母靠种地打零工一年挣不到两万块。现在光学费就要7700元,相当于家里三分之一的年收入。
他妈愣是看着通知书半天没说话,最后就说了一句:你上吧,咱再苦点没事,问题是不止赵强一个人有这种经历,今年很多学校的学费都涨了,涨幅不低, 四川大学的工科专业,从6600元涨到了9960元,直接快破万。
太原理工也差不多,从6000元提到了将近9000元,这不是普通家庭轻松能承受的价格,尤其是家里还有弟弟妹妹,还要供一个人读研的,更是雪上加霜, 尤其是现在还有很多中外合作项目,动辄就是一万多的学费,有些地方甚至能到好几万,这要是调剂到这些专业,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是极大的负担。
你可能会想,那是读公办大学还好点,读民办的不就更贵?事实也的确如此,南京某民办学校的播音主持专业,学费从每年1.7万涨到2.78万,涨幅超过60%, 两三年下来,加上住宿生活,没个十几万根本下不来。
再说研究生,有人以为考研是逃避就业,其实不少学生是真心想深造,追求更高的平台,但现在,深造也成了一个“烧钱项目”。
有位考上了复旦的研究生分享,他读的是应用统计专业,两年下来学费要20多万,再加上生活费,保守估计30万往上,你说是教育投资也行,但对他家来说这就是天价, 他的妈妈一边笑着说你真争气,一边悄悄的算着账,计划着向亲戚借钱。
更尴尬的是,很多地方的宿舍吃紧,学校都不给研究生分配宿舍了,像北京,租个最便宜的民房也得3000元一个月,一年3.6万,两年7万多, 上学读研,变成了家里最沉重的一笔开支。
为什么学费越涨越高?
那么问题来了,为什么大学的学费说涨就涨?是学校越来越“贪心”了吗?其实仔细一扒就会发现,大学涨价背后也有不少无奈,1999年全国大学生才150万人, 但是到了2025年预计超过1222万,大学不再是少数人才能考上的地方,而成了大多数人的标配。
可问题是人多了,开支也就大了,师资要增加,校舍要扩建,设备要更新,教学科研也要钱。这笔钱从哪来?以前靠国家财政拨款还能撑得住,可财政不是无限的, 2023年国家用于教育的财政拨款为1354亿,比上一年还减少了一些,很多高校开始“靠自己吃饭”。
那就只剩下两个选择了:要么找企业拉赞助,要么提高学费,而企业捐赠也是比较微薄的,根本没法雪中送炭,尤其是普通高校,很难拿到企业资源, 所以涨学费成了最直接的解法。
从2016年开始,很多公办高校就已经悄悄开始涨学费,到了2020年之后,涨幅明显加快。尤其是工科、医学、艺术这些“烧钱专业”,一年涨个一两千都不算稀奇, 民办高校则涨得更猛,因为他们本身就是靠学费为主,没国家兜底,能不涨吗?
有的高校甚至开始“创收模式”,现在越来越多高校把食堂和宿舍现这些服务外包了,统一管理、统一收费、统一涨价,有的高校甚至把教学楼, 实验楼冠名权卖给企业,什么某某科技楼、某某集团报告厅,全成了新路子。
连很多名校都这样操作了,就不用说普通的学校了,所以现在的大学,已经不是单纯的教学机构,而是半个市场化企业,办学要有营收,要能平衡支出成本, 所以学费就像是水位计,学校缺钱的时候,它就自然往上涨。
可这涨价的速度,很多家庭却跟不上了,特别是农村和中小城市的家庭, 孩子读个大学能掏空父母半生的积蓄。
学历不断的贬值
但问题还不只是贵,更扎心的是,很多人花了大价钱上了大学,毕业时却发现根本找不到好工作,这才是最让家长心寒的地方, 以前上大学是改变命运,现在不少本科毕业生工资还不如技校出来的。
比如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,就是一个让本科生“心动”的地方,为啥?因为每年毕业的时候,铁路系统、地铁公司、电力公司、国企单位都来招人, 工作稳定,待遇不错,对于一个家境普通的孩子,这真的很让人心动。
越来越多本科生开始问自己:我花四年几十万上大学,是为了最后做一个连专业都不对口的工作吗?《2023年就业蓝皮书》给出了一组数据: 超半数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工资不到6000元,只有7%月薪过万。
本科找不到好工作,就继续考研,读完硕士呢?,2023年北京的硕博毕业人数已经超过本科,竞争更加白热化,而很多用人单位发现,研究生学历不稀奇了, 关键还是看你对公司有没有用。
读书这事儿,当然不能只看回报,但谁都知道,普通家庭拼命供孩子上大学,不是为了“精神追求”, 花了十几二十万,毕业后拿4000块工资,干着没前途的工作,这事放在哪个父母身上都不好接受。
而且现在高校还在不断涨学费扩招,包装所谓的“热门专业”,可很多所谓的“热”专业,根本没有对口岗位,读了四年发现还是找不到工作, 当然这些年助学金和奖学金的确在上涨,比如本科奖学金从5000涨到6000,研究生从8000涨到10000,可这些覆盖面有限,能拿到的学生也不多。
所以现在的问题是,大学变成了高投入低回报的投资,全家人咬牙省吃俭用,只为了孩子有出息,可孩子读完书,反而开始怀疑自己, 所以大学应该是让人有更多选择,让学生明白当下社会的需求,这样才不至于在这场投资中被淘汰。
信息来源:
信息来源:
发布于:陕西省万隆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